纸金通:国际原油价格近期、中期和远期的分析报告
根据当前全球经济和能源转型的趋势,国际原油价格预计将在近期、中期和远期呈现出“近期承压、中期回升、长期受限”的阶段性走势。
先看结论:
原油在短期6-12个月由于供需失衡(OPEC+增产、需求疲软)、库存高企、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扰动,趋势于承压震荡,预计在55-75美元/桶区间,有跌破60美元/桶的风险;
在中期来看,2026-2027年供需再平衡、供应侧投资不足、美国页岩油产量见顶,价格有望稳步回升,预计回升至70-75美元/桶区间;
从远期来看,2030年前后,由能源转型深化(电动汽车普及)、供需格局发生结构性转变等,会导致价格 上行受限,供需达到“双达峰”拐点,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。
近期展望:多重压力下的震荡格局
近期油价面临的下行压力是综合性的,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:
- 供应持续增加:主要产油国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持续增产。OPEC+ 已计划分阶段恢复总计165万桶/日的自愿减产。同时,非OPEC+国家,如巴西、挪威和加拿大的原油产量也在强劲增长。
- 需求增长乏力:全球经济面临挑战,加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,直接替代了部分石油需求。据测算,仅中国数千万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就能节省约5亿桶原油消耗。国际能源署(IEA)也因此下调了未来两年的需求增长预估。
- 库存与地缘因素:全球原油库存持续增长,给市场带来直观的利空信号。此外,地缘政治事件(如中东局势、美中贸易摩擦)会带来脉冲式的短期波动,但往往难以改变供需基本面决定的整体偏空趋势。
中期展望:供需再平衡推动价格回升
当前的供应过剩和投资不足,正在为下一轮价格上涨埋下伏笔。
- 供应过剩收窄:瑞银(UBS)预测,当前的供应过剩将在2026年上半年达到峰值后开始收窄,市场逐步走向再平衡。
- 投资不足的滞后影响:持续的资本约束和成本上升,限制了美国页岩油厂商的快速增产能力。 Occidental石油公司CEO预测,美国原油产量可能在2027-2030年见顶。当全球备用产能被逐步消耗后,油价将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撑。
远期展望:结构性转型主导的新常态
到2030年前后,石油市场将迎来根本性的结构性转变,其标志是 “供需双达峰”拐点。
- 需求侧转型:汽油等交通燃料的需求将因电动汽车的普及而持续萎缩。到2030年,电动汽车预计将使全球石油需求减少540万桶/日。未来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化工原料领域,但这难以抵消交通燃料需求的下降。
- 供给侧调整:美洲的非常规资源将成为供应增长的主力。同时,OPEC+的策略可能从“减产保价”转向“争夺市场份额”,这可能在转型期内加剧价格竞争。
主要风险与不确定性
需要留意的是,以上预测基于当前信息,而油价走势极易受到以下因素干扰:- 地缘政治冲突:主要产油区的任何重大动荡都可能瞬间改变供应预期,引发油价短期飙升。
- 宏观经济变化: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力度和货币政策,将深刻影响大宗商品的需求和金融属性。
- 能源政策与技术突破:各国政府推动能源转型的力度和速度,以及电池技术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出现颠覆性突破,都可能加速石油需求的达峰进程。
本文由纸金通原创,文中所述任何内容仅供参考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负。
资讯&评论 | +更多 |